全球微头条丨在杨浦这片“双创秀场”,让智慧结晶打开未来大门
2023-05-25 19:43:20 上海杨浦

相信上周末去过大学路“限时步行街”的人,都会被它的“众声喧哗”惊艳到,这其实是杨浦近年来不断推动“三区联动”进入更高境界的一大佐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园区成为“双创”项目的“达人秀舞台”,7分钟能否打动“伯乐”?毕业季来临,从当年的“世纪宝宝”到如今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即将走出校园的“00后”将遇上怎样的自己?中学生又如何用自己的“金点子”打开通往未来科技生活的大门?

7分钟打动投资人,科技园区成为“双创”项目的“达人秀舞台”

在“双创”这条路上,有的企业希望有更好的展示机会,让市场知道自己,有的则希望能把握住机会,走向更为广阔的舞台。

上海合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虚拟电厂项目,可通过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对用户末端的电力设备进行调节。“这样一个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让电网运营者在用电高峰期,实现安全、高效的组织、管理和结算,让终端用户降低使用成本。”公司研发中心经理张烈介绍。

近日,在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代表展示了各自的核心技术,角逐高达数十万元的资金扶持大奖。这是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暨2023“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海选”活动的一幕。

为期一天的赛事中,和虚拟电厂一同亮相的,还有能满街跑的便携式移动“充电宝”、可回收美妆产品空瓶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海绵城市管理云平台等50余项技术产品。

这样的项目“海选”,在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7个分赛点举行。

由于不少企业处于初创期,“伯乐”们在选拔时往往比较看中项目的潜力。“别看虚拟电厂这个项目目前还只是围绕传统的电网、电力系统在开展,但未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上海昊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颖文看来,未来的新能源一定是一个分布式的能源网络,这个网络会极其复杂,有火电的,也有各种新能源,供应会非常零散,而用电也会十分分散,甚至像新能源汽车一样一直在移动。“在能源互联网的憧憬之下,一个智能的调度系统将是十分重要的。”

上海利睿特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国内芯片制造厂家提供高温高精度加热器的企业。经过10多年的行业深耕,目前产品性能可以达到国外进口同类产品的90%,价格低于进口同类产品40%。公司总经理施广博告诉记者,目前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在外地代工厂生产,模式比较小而散,随着集成电路市场迎来爆发期,企业订单供不应求。“我们希望能通过赛事平台,寻找合作方,通过融资等手段把产量做上去。”

“我们发现,高校的学科优势对创业的辐射作用较为明显。比如同济科技园这边,土木工程、环保、汽车等领域的创新项目就比较多。”有过多届评委经历的赵颖文表示。尽管如此,市场导向作用也不容忽视。“比如同样是环保行业,往年新能源方面的项目就不多,但今年储能、碳捕捉这块就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增长。”

据悉,作为历年“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的合作单位,同济科技园积极发动园区注册企业报名参赛,近五年来企业申报及立项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去年,同济科技园内有60余家企业报名,其中16家获得立项。

“与线上参赛相比,线下路演更有紧张感,但同时也能与专家们面对面展开更深入的交流。”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上海培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天携一款医学影像数字孪生系统前来参赛,该系统可为高校学生、医院技师等群体提供虚拟训练场景。

“目前,有的教育平台上已经有了同质化的产品,不知你们有没有做过调研?”有专家提出。对此,夏天解释道,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主要还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定制的培训项目,并不是很系统化。“我们做的是一台虚拟的仿真设备,它可以做真机能做的所有事情。”夏天表示,目前企业还处在爬坡期,希望能通过这个赛事平台,为公司做一个推广,让更多人看到和知晓产品。

此次2023“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恢复线下路演形式,项目评审时间调整为“7分钟汇报 5分钟问答”方式,每个赛场共有3个投资专家作为评委进行评审。专家评委围绕项目的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经营管理、团队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分,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意见与指导。共有46家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展开激烈角逐。

“比赛结束后,我们还将充分发挥园区科技金融方面的优势,为企业开展包含产学研对接、投融资对接等在内的多场资源对接活动,全方位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赛点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作为“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唯一参赛渠道,本次赛事对接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金融等有关政策,优胜企业将择优推荐入围“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并获得“创·加速营”辅导资格。

设计无处不在,整个校园就是一座开放式“展厅”

英文“Meet”一词,意为相遇。毕业季来临,从当年的“世纪宝宝”到如今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年轻的“00后”将遇上怎样的自己?

上海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陈迅,在2023届毕业设计作品展上就遇到了自己的设计——塑料精细化回收装置。这个装置可优化废塑料回收再生流程,替换当前废塑料回收再生流程中高成本、低效率的前端回收分类环节,并通过碳普惠制度激励用户参与其中,以达到提升废塑料的回收再生率、助力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伟大且艰巨的任务,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我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在这一目标实现的道路上起到一些作用。”陈迅说。

本次作品展的主题就是“Meet(遇) ”。“三年前,这批学生与疫情相遇,他们得以重新理解并审视生命的价值;如今与席卷而来的新一轮科技浪潮相遇,又促使他们面对新技术赋能艺术设计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希望他们与更好的自己相遇,在校园持久积淀的力量会充盈起蓬勃的青春,展示出向上的力量。”开幕式上,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蔡锦达对展览主题进行了阐释。

科技风头盔、未来感机器人、中式美学动画、潮流品牌文创、宋韵文化建筑……这些作品分布在学校的不同角落,把整个校园变成一座开放式“展厅”。

据悉,这是毕业设计作品展举办15年以来第一次成规模迎来“00后”毕业生,展览汇聚了学校版艺学院2023届毕业生的100余件(幅)优秀作品,涵盖插画、绘本、字体、动画、空间与人居环境设计、产品和工业设计等类型,整体呈现学院300余位毕业生对当下与未来设计主题的思考、研究与实践。

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王念的作品《牧育百草》聚焦亲子中医认知品牌文创设计,以15种常见中草药作为IP进行品牌文创衍生,设计应用围绕牧育百草中草药研学基地进行延展,致力于通过实践活动让儿童回归自然、亲近草药,以此进行亲子中医认知,开辟出一条易于为儿童接受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新路径;环境设计系毕业生龚嘉琪的作品《不止市(食)集》聚焦学校周边的菜市场,对其进行社区菜场情感化再生设计,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情感高黏性的社区居民聚集地;动画专业毕业生方雪旖结合制作手工人偶的兴趣创作定格动画,通过手绘设计角色和场景完成了作品《树冠羞避》……

“痛并快乐着”的创作过程让动画专业毕业生郭菁感触颇深:“本科期间我们都有了新的成长与蜕变,在做毕设的过程中同时经历了考研、就业、留学等等波折,最终完成了自己预期的毕业创作,感谢老师们的指导,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一起努力。”郭菁说。

“从我的观察来看,这届毕业生及其作品有着丰富的面向,既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又敢于与世界对话,包容万千,既关注宏大叙事,又敏感细腻。”上理工版艺学院副院长陶海峰谈到,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维度展现中国之美,也表达其对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无限思考与遐想。

近年来,上理工还不断拓展毕设展的功能和作用,向外链接更多资源,推进校地融合、产教融合、国际合作,如加入全国联合毕业设计“艺术乡建”项目,助力浙江宁海县岭口村乡村更新,其中学生浦振飞设计的场景被村委会和组织方选中,正在推动落地;与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举行联合毕业设计,关注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儿童福利问题、社会可持续等问题。

创意源于生活,“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有一次在学校化学实验室配置三价铁胶体实验,收拾整理实验器材时,被使用后的三价铁烫伤了手,因此我想到设计一个化学实验操作的动作检测系统,提醒错误的手部实验动作,减少伤害。”5月13日,在设于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答辩教室内,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刘静萱正在用PPT展示她的参赛作品。这套系统基于MEDIAPIPE软件,通过识别人体手部关节进行设计,设计灵感正是源于刘静萱的亲身经历。

当天,和化学实验室操作辅助系统一起亮相的,还有快速晾干衣架、爬楼梯应用的轮退可变式越障机器人、“伴我跑”机器人等创意设计作品,第十二届上海市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大赛“尚理”杯中学生工程创意论坛在此举办,通过初赛入围的参赛者来到现场进行答辩。

此次论坛以“低碳生活 智慧机械”为主题,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金点子”打开通往未来科技生活的大门。

评委之一,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副站长周建军认为刘静萱的创意很好,未来可以配合实验室的摄像头形成一体化检测系统,但他同时提出建议:“这套检测体系用于排球训练可能会更加合适。”

既创意十足,又“接地气”,是这些参赛作品共同的“关键词”。

控江中学高二学生周翼涵带着一个大纸箱,里面装着他的“变形金刚”——爬楼梯应用的轮退可变式越障机器人,“这个会爬楼梯的机器人主要是通过轮子进行变形,不同的形状适应不同的障碍物,可提升越障能力。”等待答辩的他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起了变形功能。最终,爬楼机器人获最佳创意奖。

行知中学学生潘霄睿的“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口罩回收积分兑换装置”,因出色的产品设计赢得评委们的肯定。但周建军对这个装置在未来的市场应用提出了“异议”:“装置的成本比口罩贵多了,谁来为此买单?这么好的设计可以考虑用于更有价值的场景上。”这一设计最终获得优秀展示奖。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华玥茗,是全场年龄最小的参赛者,他设计的“一种可前后撑开并自动调整间距的快速晾干衣架”获得最佳潜力奖。

从创意设计、实物及虚拟制造、材料及能源等方面出发,聚焦将来可能用于户外及家居生活的仿生机械、废旧物品回收行业,并将机械结构、控制系统、计算机编程等学科进行融合交叉,孩子们的“金点子”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热爱生活,才能从生活中发现创意。他们基本都是关注身边事,例如快速晾干衣架,通过机械原理把衣服撑开让衣服干得更快,我觉得这是中学生可以自己想到的,很不容易。”周建军告诉记者。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获得最佳展示奖的刘静萱说:“我们学校注重工程素养的培养,老师平时会着重让我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所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