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图虫创意
近期,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补贴名单及实施细则正式发布,而欧盟也出台了《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全球新一轮绿色博弈正在加速。
(资料图)
2022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f 2022,简称IRA),在该法案中,美国旨在用大规模产业补贴政策引导未来十年投入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域投资,发展在岸绿色工业生产和刺激绿色消费,支持和保护本土制造业,保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并力图在电动车和电池领域“牵制中国”。
根据《通胀削减法案》规定,享受抵免资格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汽车最终组装是在北美进行;二是汽车电池关键矿物要有一定比例来自北美自由贸易伙伴,或在北美回收;三是电池组件有一定的比例须在北美制造。这实质是将在“美国本土以及北美”以外地区组装的电动汽车,彻底排除在税收抵免政策之外。
《通胀削减法案》不仅明显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性原则,更严重破坏了开放经济和公平竞争环境、损害了其他经济体的产业利益。所以,包括欧盟在内的美国盟友都感受到“背刺”,甚至表示要进行反制。
美欧围绕《通胀削减法案》展开的博弈,折射出跨大西洋之间的裂痕,“跨大西洋同盟团结”的不对等性进一步凸显。美欧虽是盟友,但美国视自身利益高于一切,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坐收渔利,而欧洲竭力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转而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LNG),这种以对美国依赖取代对俄罗斯依赖的制裁,正在“扼杀”欧洲。
《通胀削减法案》意在鼓励本国及海外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美国本土,其本质是损害欧洲工业、为美国企业争取竞争优势。为了获得美国产业补贴,欧洲企业纷纷在美建厂。大众汽车启动了电池实验室,并计划到2027年在北美投资71亿美元,宝马也宣布了进行新一轮电动汽车投资,欧洲制造业外流风险加剧。
出于对更深层次战略自主的担忧,以及旨在提高欧盟本土清洁技术能力,帮助欧盟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目标,今年3月中旬,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净零工业法案》(Net-Zero Industry Act,简称NZIA)和《关键原材料法案》。其中,NZIA提出了在2030年至少40%的清洁能源技术要在欧盟内制造,涵盖光伏、风能、电池/储能、热泵、电解槽/燃料电池、可持续沼气/生物甲烷、碳捕获和储存(CCUS)以及电网八项战略技术。
作为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The 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中的一部分,NZIA 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也被视为针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回击。尽管目前NZIA没有公布具体的补贴金额,但根据法案内容,欧盟将放宽国家援助规则和税收抵免限制,支持绿色产业投资,允许欧盟成员国在未经欧盟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给予本国绿色产业更多的国家支持,使欧洲政府可以更容易地为氢能、电动汽车和节能产业提供补贴。而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欧盟此前出台的8000亿欧元新冠复苏基金中的一部分资金,也将被用于支持这项计划,以帮助欧盟成员国与美国新增的绿色技术补贴竞争,防止企业将产能转移到美国。预计到2030年,欧盟将对绿色产业投资1700亿欧元,用于太阳能、风能、电池、热泵和氢能生产。
随着美欧大规模产业补贴箭在弦上,全球补贴竞赛可能会被触发,进而搅动全球供应链布局,恶化全球产业生态,中国新能源行业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在新赛道后来居上。目前,中国新能源电池产能已经占据了全球半壁江山,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20企业中,有15家是中国企业。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国家,中国凭借在新能源汽车整车、锂电池及其材料等环节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已经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欧洲也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的目的地之一。
如果说燃油汽车时代,欧洲向中国输送标准、品牌和产品,那么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好相反。中国新能源车很可能会向欧盟以及全球输送更多的标准、品牌和产品,而这也引起了欧盟的警惕。近段时期以来,欧洲绿色保护主义全面升级,依托本国产品低碳优势强化产品碳壁垒的倾向将更加明显,中国车企对欧投资正面临包括《净零工业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新电池法》、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在内的一系列欧盟法律法规规制的约束,必须未雨绸缪,做好战略应对。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新著《中欧竞合:大变局下的利益再造》)
发于2023.5.1总第1090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美欧产业补贴加速全球新一轮绿色博弈
作者:张茉楠